6月29日下午,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家委员、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、博士生导师储祥银教授,应邀做客上海会展研究院会展业创新专家论坛,在上海大学宝山东区智库楼作《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的中国会展业》专题报告。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、新闻与传播学院张敏教授主持讲座。上海大学会展专业硕士生、博士生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。
基于多年的会展从业经验和丰富的学养基础,储祥银先生从“十三五”中国会展业经验、双循环新格局、“十四五”创新发展几方面,分享了他的观点。在他看来,面对两个百年交汇大机遇和两个百年未见之大挑战,中国会展业将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创新展会服务模式,稳中求进、高质量发展,为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和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贯通,做出自己的独有贡献。储会长运用详实的统计数据,全面分析了中国会展业的历史与现实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国共举办经贸类展览51455场,年均增长4.41%;展览面积68264.98万平方米,年均增长6.48%。中国会展业逐步形成了长三角、珠三角、环渤海三大会展城市群,西南、中部、东北、西北四条会展城市带,海西、海南两个会展城市特区。会展业区域发展格局渐趋合理,开放性会展体系日臻完善,展会大型化倾向走势显著。
2020年以来,为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疫情持续蔓延,党中央适时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致力于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。储会长认为,会展活动作为维护和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的不可或缺的角色,是连接生产与消费、供给与需求、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桥梁,是传播新理念,展示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服务,促进交易与合作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。立足新阶段、贯彻新理念、融入新格局,中国会展业要自觉根据双循环需要,为更好争取和利用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展现会展业的作为与担当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会展业应当坚持“稳中求进、高质量发展”,在保持会展经济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,更加注重提质增效、转型升级,以实现稳定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他强调,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的历史时期内,中国经济强大的发展韧性、完整的产业体系、巨量的市场需求、更高水平的开放,将为会展业发展提供源动力;新发展格局、区域发展战略、城镇化、数字化、新基建、新消费将为会展业发展提供新机遇;理念创新、题材创新、服务创新、管理创新将为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路径;双线融合、数字化创新、线上赋能线下、会展赋能实体经济,将为会展业发展道术结合提供基本逻辑。
在自由交流环节,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学术兴趣踊跃发言,与储祥银先生就“会展活动的产业升级功能”、“会展场馆建设热潮”、“服贸会发展现状和问题”,以及“进博会研究切入点”等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讨论,现场气氛活跃。同学们普遍感觉收获颇丰、意犹未尽,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向储老师学习。
多年来,储会长一直关心上海会展研究院,并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帮助。储祥银先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中外会展的教学研究,在国际经济合作、会展理论与实务方面造诣深厚。为加强学术交流,提高人才团队的胸怀与能力,推动学科建设上水平,上海会展研究院特聘储祥银先生为特约研究员和研究生校外导师,并颁发聘书。
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是目前国内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,由从事或热心会展研究与教学的专家、学者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织起来的学术性、全国性非营利性社团组织,主要以会展基础理论、应用理论和政策理论为研究方向,紧密联系中国会展经济实际,聚集各方面的人才和力量,共同为促进中国会展业发展贡献力量。研究会先后出版《2015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》、《2016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》、《2017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》、《2018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》、《2019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》、《2020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》,为政府决策、业界经营和学术研究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统计数据。
文字:李秋秋、杨国舒 图片:张兴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