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(广交会)于10月15日在广州开幕,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内分三期举办,同时常态化运营线上平台。本届广交会规模再创新高,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,比上届增加5万平方米。展位总数7.4万个,与上届相比,增加近4600个。参展企业28533家,比上届增加3135家,其中,出口展参展企业27883家,进口展参展企业650家。
01 首设品牌展区,展会质量稳步提升
本届广交会的一大创新在于设立品牌展区,将在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、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、孕婴童用品、新能源、宠物用品5个展区首次设立品牌展区。品牌企业参展数量也有所提升,如机电行业品牌企业数量较上届大幅增加,电子家电类企业增幅超120%,工业制造类企业增幅超100%,照明及电气、车辆及两轮车、五金工具类企业增幅均超50%。
在数量提升的同时,本届广交会的参展质量也得到了稳步提升,尤其是让更多新企业参展,为展会注入了新活力。在本届广交会中,生产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最大的参展主体,占比分别为50%和90%。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制造业单项冠军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、海关AEO高级认证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、中华老字号等优质企业保持增长,约4600家。
02 服务保障日臻完善,展会溢出效应明显
广交会为采购商到会提供了多项便利服务,通过224家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、68家外国驻穗总领馆、190家广交会全球合作伙伴,广泛开展招商。协调各使领馆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提高签证效率。同时,还与南方航空、卡塔尔航空等航空公司展开合作,推出以广交会注册凭证享受机票折扣优惠等措施。除此之外,在展馆、酒店、机场共设置237个办证点,比上届增加了140个。从10月12日开始现场24小时办证,让境外采购商一下飞机、一到酒店就可以很便捷地办证。最后,本届广交会还在交通疏导方面下功夫,通过增加地铁、公交运力、完善应急通行、增设引导标识等措施,让展客商出行更加顺畅。
广交会的各项数据创新高,国内外展商参展热情高涨,将有利促进全球经济贸易流通。尽管境外采购商到会还在恢复中,但下单意愿更强、速度更快,除现场成交外,很多采购商还预约实地看厂,同时积极参与线上展会,未来有望达成更多合作,进一步利用广交会的溢出效应。广交会是全球展商、参展商感知市场冷暖、触摸全球经贸发展脉搏的重要平台,可以让他们在广交会平台交到新伙伴,触及新商机。
03 线上线下融合发力,配套活动精彩纷呈
本届广交会仍然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,同时还完善了线上平台的101项功能,方便参展企业查询采购意向,进行商机线索管理。线上平台的加入,有助于突出展品特点,增设行业属性参数,方便采购商在线搜索。在与线下展实现联动的过程中,可以实现展前就组织采购商在线进行预对接、预匹配,提高供采双方对接效率,更好促进成交。今年的广交会线上平台中,不少企业积极利用线上平台,通过图片、视频、连线展示等方式,全方位展示推介产品。
在之后的展会中,配套活动也将是一大看点。本届广交会预计举办绿色贸易和贸易数字化2场专业论坛,电子家电、医疗器械等5场行业论坛,以及10余场“贸易之桥”贸易促进活动。同时将继续举办广交会设计创新奖,在经过过6月的入围奖、8月的线下评审之后,来自118家单位的141件产品分别获得至尊金奖、金奖、银奖、铜奖,其中3家单位的3件产品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奖。广交会设计创新奖的颁发,既是对参与者们积极创新的鼓励,也是为行业梳理标杆与方向
04 观点
广交会自创办以来经历65载洗涤磨砺,已然成为行业公认的“中国第一展”和世界最大规模实体展。“云广交”之后,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、各项数据均创新高,配套服务也逐渐完善,树立起业内标杆。广交会通过推动内贸外贸融合、进口出口融合及展览会议融合,不断探索多维可能;坚持绿色办展办会,不断探索新模式、构建成熟的展商体系,以更大规模、更新面貌描绘着中国对外开放、进出口贸易的光辉图景。未来,广交会将继续发挥联通国内国际两端市场的沟通平台功能,为双循环注入恒久动力。
资料来源|广交会官微
文字|杨芮
排版|陈奕繁
责编|毛海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