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服务
social services
商务部盛秋平副部长一行深入上海会展研究 开展会展业发展现场调研
发布日期: 2023/10/20 12:59:36

为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、促进进博会越办越好,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一行,于10月20日下午,在上海大学上海会展研究院召开会展业发展现场调研座谈会。座谈会的原则是小型低调、内部务实,不惊动校院领导。商务部服贸司司长王东堂、商务部驻上海副特派员贺少军、商务部服贸司处长李国清、商务部办公厅副处长(部领导秘书)曹锐、商务部服贸司副处长贾婉玉、进口博览局处长王晨参加调研。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、上海大学教授张敏担任主汇报,内容包括研究院十二年工作、上海会展业复苏研究、工博会高质量发展透视、进博会越办越好的想法建议等四个方面。上海会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李秋秋,上海会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冯岚、唐燚桦、郭锋、唐烨斌,上海会展研究院实习研究员李婷、刘海燕、杨芮、华宏琪出席座谈会。慕尼黑展览(上海)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沙怡文、华墨集团董事长王国平作为企业代表参加会议,并就会展企业发展疫后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做了专题发言。

01

盛秋平副部长肯定了上海会展研究院与中国会展业融合互动、成效卓著的工作,感谢上海大学对新兴学科、交叉学科的理解、重视和支持。他着重指出,会展业是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平台,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。三年疫情遭受重创,迫切需要加快复苏,今年力争恢复到疫前水平的80%。加快复苏需要问题导向,克服疫情思维的惯性,列出问题清单,逐项分解、推动解决;需要目标导向,服务贸易强国建设,优化货物贸易、创新服务贸易、发展数字贸易。会展业要坚持守正创新,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;坚持融合发展,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率先探索制度创新,发出中国声音。会展项目要重视其独有产出。会展企业要争创世界一流。政产学研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。未来会展业需要更多机制性高水平交流合作。建议进博局、服贸司、上海大学、会展研究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,共同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。

02

作为国家会展研究基地,向国家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工作,上海会展研究院克服了时间紧、工作多、担子重等困难接受了任务,并立足现有基础,圆满完成了汇报。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、国家211重点大学,目前办学水平、综合效益、国际声誉跻身全国前列、世界500强。上大会展教育设在新传学院传播学一级学科下,定位于中高端后备人才培养,至今已培养会展学博士后3人,博士生15人,硕士生88人,学士生近600人。上海会展研究院是国家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合作框架下,上海大学与上海市商务委签约共建的一个会展研究专门机构,宗旨是服务会展业发展、促进新学科成长、建设国家会展研究基地。多年来办院效益显著,在初步建成“三个基地”、实现“九个一”的基础上,再获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支持,今、明两年将出版《会展学术创新丛书》专著十部,建成全国首家《中外会展业动态监测与评估智能化平台》。研究院自2011年建院以来,已经形成了基于交往沟通的会展基础理论,自主研发了会展业生产力三要素评价指标体系,建立了全球会展业动态评估数据库、案例库和评价系统,提出了上海指数以评估城市与国家会展业实力与水平,开辟了与国内外业界学界良性互动、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,成长为上海品牌和上海大学的骄傲。

03

会展业是上海参与全球竞争的独有优势。会展业通过直接沟通、充分竞争和创新激励,在各行各业各市场细分领域,发挥着全球资源要素本土化和本土产品产能全球化的作用,引领各行业各领域的专业话语权、资源整合力和转型升级过程,成为高水平开放的关键节点和新发展格局的枢纽平台,体现出显著的公共利益目的性和现代市场规律性的双重属性,被称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。

上海是中国营商环境最好,经贸会展平台规模最大,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城市。然而受疫情冲击,会展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。其中,最主要瓶颈是市场准入问题,最根本制约是行政化管制,最重要原因是疫情冲击,最核心突破口是发展完善“一站式备案制”,包括市级协调领导体制。与此同时,建议及时废止事实上存在的“多头审批制”。

工博会名列世界百强商展前列,是中国会展的项目重镇。其核心任务在于建设制造业与实体经济的交往沟通平台,通过展览、会议、评奖、溢出四大功能,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,走向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、高端制造、服务制造。创新是支撑发展的第一动力。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,工博会要通过创新融通服务,重点解决“创新孤岛”问题,为先进制造业提供国际化、专业化、数字化、品牌化的会展平台,进而在与世界市场交往互动的过程中,支撑科技创新第一推动力,担当“反锁喉”工程的驱动平台。

进博会越办越好,始终是会展研究院的重点关注。进博会的独有产出,是开放和扩大中国进口大市场。市场是紧缺资源,是公共产品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,市场解决了中国问题。未来依靠市场,还将有助于解决全球化问题,把碎片化世界重新团结起来,从市场共同体走向命运共同体。

进博会的办展主体要争创世界一流。根据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企业主体要求,长远运作需要市场化体制。企业办展不改变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国有属性。要争取跨国经营,在“走出去”过程中迎接全球化挑战。可考虑公开上市,全球募资扩大实力,自觉接受股东监督。

总书记要求“展品变商品”“展商变投资商”。目前两个转变第一项成效明显,基本消除了“采购推销满天飞”现象;第二项有待突破,解决“招商引资求万家”的被动局面。一流产能本土重组,追求成本更低、要素更全、效率更高,体现市场就近、资源就近、政策就近原则。建议在主题展区搭建高能级机制化招商引资平台,集中展示全国各地特色优势要素资源,如区位、气候、物产、人文类禀赋资源,技术、设计、材料、数据、人才类要素资源,创新研发、商务交往、产业政策类服务资源,形成双维采购多方共赢的热烈局面。

慕尼黑展览(上海)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沙怡文指出,中国会展的营商环境是越来越好,但疫情期间出于安全考虑,会展业出现推迟、取消、流失、实名制、签证、国际航班等问题,增加了办展成本,影响到展会效率。华墨集团董事长王国平表示,中国会展在国际上极具竞争力,可以考虑将国内成熟的IP直接移植到海外去。希望政府可以对民营公司多一些关注和扶持,为会展企业提供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。

04

文字|李婷

图片|华宏琪